種植設計是指以植物為介質進行空間設計。種植設計需要考慮二個方向問題:一方而是各種植物之間的搭配,考慮植物種類的選擇與組合,包括林緣線、林冠線、色彩搭配、季相變化及空間意境;另一方面需要考慮植物與空間的組合方式。
一、植物種植方式
1.規則式種植:對植、列植、樹陣
規則式種植有明顯的空間序列感,明確人行通向與交通。焦點向軸線集中,主要是烘托軸線焦點上的景觀。常用于房屋和建筑前、廣場入口等。規則式種植通常運用在廣場,同時也可以在主路二側進行規則式種植,用于強調軸線關系,突出景觀結構。
對植:入口廣場,主要道路交叉口,廣場主要構筑物兩側,建筑前等等。
列植:通常在快題中種植于主要干道兩旁,形成引導的作用,同時突出主要軸線道路。
2.規則式種植:行道樹
行道樹設計時候可以與道路二邊綠化種植結合在一起。行道樹與行道樹之間距離靈活設置,切勿等距離滿種植。需要在一定的距離范圍內做出疏密變化,形成障景與遮蔽。塑造“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效果。

景觀植物設計技巧
3.自然式種植:孤植(保留樹木)
保留樹木最佳方式,將其作為孤植樹木,形成場地焦點,凸顯場地保留元素/表現樹木的個體美?。孤植樹多為主景樹?,一般株形高大?,樹冠開展?,樹姿優美?。孤植樹的構圖位置應突出?,常配置于大草坪、林中空曠地?。

景觀植物設計技巧
4.自然式種植:散植(局部組團)
當運用自然式種植形式時,植物組團的設計非常重要,小到三五株植物組合,大到幾十株喬灌草組團,都需要注意美觀性與層次性,大的植物組團主要有樹叢、樹叢 單體樹、樹叢 單體樹 灌木幾種形式。

景觀植物設計技巧
林冠線:林冠線是立面二維概念。林冠線的起伏依附地形和植物種類(主要喬木),由于植物樹形、冠幅、高度,形成豎向上的曲折變化,主要在立面圖體現。

景觀植物設計技巧
云線:(林緣線)是平面二維概念。林緣線由植物邊界線構成。林緣線塑造場地空間,控制空間開合變化。林緣線對空間尺度、深度、郁閉度、視線引導起到至關重要位置。

景觀植物設計技巧
二、植物營造空間和序列
植物營造空間——封閉空間
封閉空間:私密場所,可以在密林散步區域設置,提供給小型空間節點。上部是大型喬木,下層是小喬木和灌木構成的空間幽閉感強,適合靜謐的空間。

景觀植物設計技巧
植物營造空間——半開敞空間
半開敞空間:具有明確方向性,通常作為開放空間,例如配合濱水景觀。該類空間一面是較為高大的植物,一面是低矮的灌木,有一定的視線導向性,對游人的視線有較好的引導作用,適合濱水空間和居住空間。

景觀植物設計技巧
植物營造空間——開敞空間
開敞空間:快題中間常常出現在中心湖濱景觀。僅用低矮灌木作為空間的限制因素,四周開敞,外向,無封閉性,可用于外放性,集會性的場所。

景觀植物設計技巧
在設計中,結合景觀首先和空間序列功能來進行植物營造,可以在圖面效果大大豐富的同時,設計的邏輯性也會增強。優秀的空間設計通常給人直觀感受:空間分割大小豐富且合理,給人空間變化而不雜亂感受。通常我們設置1到2處開敞性空間,同時配合3到5處半私密小型空間。

景觀植物設計技巧
?視線引導(透景線、透視線)
透景線遠方空間的終點是可以被觀賞的具體景物,透視線是遠方的可以透視的空間。視線引導關系,通常也可稱之為透景線。常見的透景線有以下幾種類型。
-
入口廣場透景線,指引入口人流前往主要景觀空間
-
開敞草地透景線,主要引導人流進行開敞活動,常見開敞陽光草地
-
開敞湖面形成視線開敞區域,與透景線有區別,更多強調的是視線開敞,透景線更多強調空間引導,因此伴隨序列變化。

景觀植物設計技巧
三、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以自然喬、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種類、結構,層次和外貌為基礎,通過藝術手法,充分發揮其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進行創作。在設計中我們通??梢栽谌肟?濱水/保留遺跡等重要節點,進行植物造景設計。

景觀植物設計技巧
▲點狀植物造景

景觀植物設計技巧
▲線狀植物造景

景觀植物設計技巧
▲面狀植物造景
四、常見種植設計規范
1.利用植物喬灌草,進行空間組合,
注意梳林草地林蔭下活動空間、喬灌草組合種植形成空間視覺焦點、區域喬灌草種植形成空間圍擋
2.建筑周邊種植,注意朝南方向,保證一樓空間采光(5m距離),防止太陽西曬
3.樹陣廣場需要考慮植物的分枝點,保證分枝點2.2m以上,保證視線通行以及人行通行空間
4、常見種植池1.5m x 1.5m,行道樹4m – 4.5m
下載鏈接為網盤地址,如鏈接失效,可評論或私信告知。 ? 版權聲明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THE END
暫無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