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裝置設計

1635839687373026

靈 感 來 源

 

從五張董其昌的《贈珂雪山水圖卷》中提取了靈動、通透、超逸的暈染技法,對它進行了抽象、轉譯,形成了裝置的形態。

裝置呈現了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意境美,營造出空靈的藝術風貌。

1635839790836570

 

靈感來源和概念發展

 

作品從五張董其昌的《贈珂雪山水圖卷》中提取了靈動、通透、超逸的暈染技法,對它進行了抽象、轉譯,形成了裝置的設計形態。

裝置呈現了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意境美,營造出空靈的藝術風貌。

1635839927385247


環境參數化分析和場地適應性

 

作品根據場地的長寬比、高差、日照、風動、人的姿態等條件設置參數,從而得到裝置的造型和結構。

裝置具有較高的場地適應性,可以搭建在空曠的巷道中、建筑物立面旁、臺階旁、室內環境中,解決局部空間利用率不高的問題。

輕盈的柔性表皮會隨著季節、天氣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寓意人與自然山水的互動,氣韻生動。

起風時,使用者臨風輕倚在柔性的織物壁面上;黃昏時,行人可以在裝置中休閑;細雨朦朧時,使用者可以坐在韌性織物界面下避雨。

1635840027915156

人體工程學分析和使用效果圖

 

曲面的柔性織物表皮呼應了人群流動的狀態,裝置還能靈活地適應使用者不同的姿勢和使用需求。

作品以人的尺度為原則打造了多樣化的使用方式(坐、臥、趴、倚、靠、蹲),考慮了社交距離,為人們提供了舒適、靈活的使用空間,滿足了人們與自然親近互動的情感需求。

1635840073476135

建筑構造與施工流程

這件作品采用了3D打印、模塊化設計、循環使用的智能建造技術,其柔性織物表皮和碳纖維復合材料框架的模塊組件都能夠輕松拆卸、重新裝配,具有較高的耐用性和環保性。

設計感悟

 

“水墨靈動”整合了生態、互動、適應性、智能化等功能,是一件具有地域感、科技感的作品。

作考慮了陽光、季風等微氣候條件,具有較高的場地適應性,以人的使用需求為核心因素,提供了多種使用狀態。

作品以傳統文化為線索,通過創新技術材料的應用帶來了新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實現了傳統文化信息的當代轉譯。

下載鏈接為網盤地址,如鏈接失效,可評論或私信告知。
? 版權聲明
THE END
喜歡就支持以下吧
點贊34贊賞 分享
評論 搶沙發
頭像
歡迎您留下寶貴的見解!
提交
頭像

昵稱

取消
昵稱表情代碼圖片

    暫無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