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陽市地處長三角地區,自然資源豐富,公路網完善。一直以來,“溧陽鄉村旅游公路——幸福之路”所在的丘陵地貌的西北部片區,旅游資源開發相對滯后。在中國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的戰略,以及日益增長的鄉村旅游和自駕游的需求,給溧陽鄉村旅游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推動了溧陽鄉村旅游公路的選線規劃與建設。
▼項目視頻?Project video
本項目通過綜合分析與科學評價,進行溧陽鄉村旅游公路(溧陽1號公路)選線;同時開展了公路沿線綠化改造和重要節點設計。
▼項目背景
難點與挑戰?
(1)如何選線?溧陽鄉村公路網分為省級、縣級、鄉道等公路交通網絡,選擇什么樣的公路作為旅游公路?同時兼顧交通、旅游功能的融合。
(2)建設什么?風景資源豐富但比較分散,為將風景資源變旅游資源,需要配套什么樣的旅游設施?同時必須對生態環境產生最少干擾。
(3)怎么建設?建設資金有限,如何分梯度控制建設成本,突出重點資源,打造核心旅游興趣點。
理念與策略?
通過綜合分析與科學評價,進行旅游公路選線
基于生態敏感性、土地適宜性、村落位置、旅游資源分布、景觀視線、交通可達性、服務設施半徑等要素,對原有鄉村道路線路和配套設施進行綜合分析評估,重新進行旅游公路的科學選線。公路全長9.6km,以“三山兩湖”為中心,串聯農田、果林、魚塘、森林、濕地、水庫、茶園等7種自然景觀風貌,連接12個自然村落、21個鄉村旅游點,以象征彩虹的紅黃藍三條道路標識,形成霓虹之上的幸福之路。
▼旅游公路科學選線
以服務驛站的分類與營建為重點,構筑“線+點”景觀模式
①景區導向型節點—神女湖驛站 :場地選址于神女湖的最佳觀景點,同時作為幸福之路——天路段的形象標識性節點景觀,起到景區導向的作用。驛站占地面積5181㎡,建筑設計借勢營建,布置錯落有致;內外空間融合的驛站,能感受與自然的對話關系,成為了游客駐足休閑的絕佳場所。
▼方案推演
▼景區導向型節點—神女湖驛站分析圖
▼神女湖驛站鳥瞰
▼神女湖驛站入口空間
②文化主題類節點—汨羅壩茶舍:場地選址于瓦屋山和丫髻山之間的鏈接地帶,基地總面積5100㎡。茶舍的設計,富有中國傳統文化韻味,與自然山體、北側水庫水體融為一體。作為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已成為游客欣賞自然風景、閱讀詩文的風雅之處。
▼文化主題類節點—汨羅壩茶舍
▼文化主題類節點—汨羅壩茶舍鳥瞰
▼文化主題類節點—汨羅壩茶舍
③服務??款惞濣c—塘馬汽車營地:場地選址于1號公路西側,緊鄰塘馬水庫,基地總面積9000㎡。營建滿足多類型泊車和多樣性休憩需求的房車營地的同時,充分利用塘馬地區淳樸民俗、原鄉特色與濕地景觀資源,再現了“桃園阡陌、原鄉滋味”的地域景觀。
▼服務??款惞濣c—塘馬汽車營地分析圖
▼服務??款惞濣c—塘馬汽車營地
▼塘馬汽車營地門頭
(3)綠色低碳技術的應用
①裝配式建筑:建筑采用板式預制模塊組合和CLT組件拆分+組裝方式,發揮了木構建筑生態、易融合的特點,提升了木構建筑的耐久性和承載抗震性能,提高了建設效率。并采用智能化太陽能采暖通風系統,降低了2/3建筑耗能。
▼驛站采用現代木結構建筑,提高了建設效率,降低了建筑耗能;
②材料選用:沿用當地原生石材,以及卵石、竹籬笆等元素,打造鄉野氣息的淳樸景觀;合理利用當地優勢品種,降低后期維護成本;補充種植蘆葦等水生植物,凈化水質的同時提升野趣。
▼選用當地石材、卵石、竹籬笆等元素,打造鄉野氣息的淳樸景觀,降低后期維護成本。
③生活污水的生物處理:采用生態過濾系統的專利成果,將污水進行生物池處理,達到景觀水的排放標準后,再進行有組織排放至自然水系。
成果與效益?
提升游客滿意度,拓展旅游公路的內涵:項目希望能提升游客滿意度和沿線村民的幸福感,拓展旅游公路的內涵。項目建成后獲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游客數量較往年得到了顯著的增長,在此重要路段,也舉辦了全國自行車邀請賽、江蘇省國際馬拉松賽、溧陽音樂潑水節等大型活動。
▼江蘇省國際馬拉松賽?
▼全國自行車邀請賽?
創造就業崗位,提升農村居民的幸福指數:項目建設推動了鄉村旅游、文創產業與農業的多產業融合,從農家樂到鄉村游,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農村資源的經濟和商業價值。
▼創新策略與多元合作機制?
▼通過理念創新、技術與方法創新、實踐領域創新,以風景園林與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旅游發展的結合,一定程度上拓展了風景園林和探索的實踐領域。?
結語 ?
目前,溧陽1號公路沿線更多的驛站正在設計及建設中,亦境團隊負責設計的大溪水庫西北側的觀山片區的觀山頂驛站、瓦屋山片區的神女之心驛站、大溪灣飲馬灘驛站也即將建設完成……溧陽1號公路服務網絡也日趨完善。
項目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第一名”。成為網紅目的地,被推薦為業內示范項目:成為中國鄉村旅游網紅目的地,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與好評,被推薦為中國丘陵型鄉村旅游發展的示范項目。項目在“2019年度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公眾網絡評選中斬獲第一名的殊榮,受到中央電視臺等多家權威媒體的報道宣傳,多次接待國家交通運輸部、江蘇省等政府領導的考察。生態環境保護優先、低影響低強度的建設理念,多學科合作和公眾參與的開發政策與過程,最大限度保障村民利益的開發模式,對中國丘陵地區的鄉村旅游發展和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推廣與示范意義。
項目名稱:通往瓦屋山的幸福之路—溧陽市鄉村旅游公路選線與驛站設計
客戶:溧陽交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項目地址:江蘇溧陽市
項目設計起止時間:2017.04-2018.01
項目竣工時間:2019.03
項目規模:全長9.6km,設計總面積509581m2,其中汨羅壩驛站基地面積5100m2,塘馬驛站基地面積19300m2, 神女湖驛站基地面積5181m2
設計單位:上海亦境建筑景觀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風景園林研究所
設計團隊成員名單:湯曉敏、王云、蔣鋒、戰旗、張明明、張洋、楊敏、文前勇、湯志輝、黃舒琳、楊冬彧、桂國華、龔美雄、王楠、尹靜一
合作設計:蘇州昆侖綠建木結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高文玨、車保華
暫無評論內容